搜索
特色黨建

首頁 > 黨建與文化 > 黨的建設 > 黨建動態 > 特色黨建

奮力打造黨建引領鄉村全麵振興的“江陰樣本”

發布時間:2022-07-07

       江陰市堅決扛起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強堡壘、育人才、聚合力,以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新理念培育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新勢能,切實將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全麵振興的“勝勢”。


       一、背景和起因


       江蘇省江陰市地處蘇錫常幾何中心,總麵積987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77萬;轄10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1個國家級高新區、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4580.3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72萬元。實現了全國縣域經濟和綜合發展“十九連冠”、中國全麵小康十大示範縣市“十三連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江蘇省同類城市“二十二連冠”。


       麵對新形勢下農村社會結構多元、組織形式多樣、利益訴求多維的現狀,江陰市聚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創新組織體係、精準賦能增能、統籌資源力量,推動重心下移、要素下沉,展開了“三生融合”的鄉村振興江陰實踐。


       二、主要做法

       (一)黨建引領“起筆”,激活鄉村善治“紅色引擎”

       組織“領航”,集結硬核力量。建強組織,完善“鎮街黨(工)委—村黨組織—網格(村民小組)黨組織—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凝聚黨員合力,深入實施農村黨員聯戶、企業黨員聯職、機關黨員聯群“黨員三聯”工程,通過組建“突擊隊”“攻堅組”等方式,發動1.1萬餘名黨員在鄉村振興中聽民聲、察民意、解民憂。積極推動在職黨員到居住地“三報到三服務”,聚焦“推進鄉村振興辦實事”,提供微服務、圓夢微心願、打造微集市,目前已征集梳理微心願260餘個,實現微心願220餘個,發現問題5294個,辦結事件5222個,事件辦結率達98.64%。


       內聯外盟,聚合最強資源。實施“盟紅江陰”結盟行動,動員全市各級黨組織與村黨組織組建黨建聯盟,已推動59個機關部門、39家國企、56家骨幹非公企業與村黨組織結成黨建聯盟。統籌聯盟內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優勢,與農村資產、資源精準結合,實現黨建聯盟在壯大村級經濟、推動共建共治中優勢互補、聯合發展。主導推動“澄張虞”“錫常”等區域一體化毗鄰黨建,組建黨群、綜合執法、村(社區)、商會、企業五大類示範黨建聯盟,在基層黨建、人才培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文旅開發等重點領域構建毗鄰黨建項目庫,目前入庫項目82項,聯合改造治理水陸邊界,完成“澄張虞”三地交界路段1163.2㎡黑化和28500㎡深度清淤等工程,開展聯動視察執法8次,推動解決鄰界河道、垃圾分類、違規傾倒等問題16項。


       攥指成拳,解鎖幫帶新招。建立強村帶弱村、強村聯強村、弱村抱團發展、強企帶弱村四大幫帶模式,強村帶弱村模式,發揮山泉村、長江村、璜土村等“頭雁”在黨的建設、經濟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麵優勢,通過組盟幫帶,帶動弱村提優。強村聯強村模式,發揮“強雁”各自特長優勢,通過定期互學交流,營造攀高比強的濃厚氛圍,實現強村更強。周莊鎮5個經濟強村,村級收入最低的3500萬元,5個村在惠民便民、企業文化、群眾文化、經濟建設、綜合治理等方麵,互學互比、互促互追,實現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整體提升。弱村抱團發展模式,發揮鎮村聯扶平台優勢,統籌整合弱村資源,帶動優勢互補、共同參與、抱團發展,實現“群雁”提升。南閘街道4個薄弱村通過街道聯扶平台助力,20畝產業扶貧標準廠房項目今年竣工投產,年租金200萬元,有效助力經濟薄弱村轉化提升。強企帶弱村模式,推動上市公司和重點骨幹企業幫帶薄弱村,以“兩新頭雁”輻射帶動“村社雁陣”,已推動海瀾集團幫帶蒲市村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法爾勝集團幫帶蒼山村農副產品推廣及水產養殖。


       (二)招賢育才“運筆”,構建聚智聚力“強大磁場”

       給舞台育英才,選優配強“領頭雁”。優選拓源頭,實施“5150青苗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每年充實150名左右江陰籍大學生、機關優秀編外人員到村(社區)“兩委”和工作者崗位。首批百名村(社區)工作者社會化招聘,吸引1884人報名,報考比例達1:18。優育提能力,建立“苗圃計劃”培育基地,組織2100餘名村(社區)幹部參加能力提升班、專題讀書班、業務培訓班。啟動“澄就未來·墩苗”行動,從機關事業單位、村(社區)、企業選派32名年輕幹部,通過上薦、下派、專班等形式,開展為期一年的項目化鍛煉。優用激活力,建立“四不兩直”式“家訪+夜談”機製,開展任前家訪考察、家風家教談話提醒。建立“編製周轉池”,會同編辦向鎮街定向投放120名周轉編製,用於優秀村(社區)書記選任,已選任63名村(社區)書記進事業編。


       聚能人挖“草根”,交流傳授“致富經”。在全國率先建立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與實踐江陰基地和中規院長三角城鄉融合創新中心,借助北京大學和中規院學科資源和智力集聚優勢,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高端智庫,在政策指導、項目谘詢、人才培育、學術轉化等方麵進行深度合作。出台《“暨陽英才”特色鄉土人才育智工程實施辦法》,深度挖掘種植大戶、民間藝人、經營能手、能工巧匠,搭建交流互學、創新創業“兩個平台”,先後帶動農民創業4360餘人,帶動2.1萬餘農戶實現就業增收。開展“澄”才下鄉春風行動,精選102名懂農村、精政策、專技術的黨政幹部、優秀村支書、農機專家,下沉薄弱村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政策宣講、營銷輔導,累計參與環境整治、疫情防控、種植養殖等服務1500餘人次,指導發展特色農業項目38個。


       他山石可攻玉,精選一線“生力軍”。創新“個人自薦初選+組織推薦比選+綜合評估精選”三層遴選模式,從財政、住建、資規、工信、科技等部門,精準選派27名駐村第一書記。建立第一書記“雙導師”幫帶製度,實行第一書記每月輪值製,開展“第一書記微分享”“來看看我駐的村”等活動,推動第一書記自主匯編鄉村振興“政策白皮書”,加強交流互動、促進互比互學。建立“幹部駐村、單位聯村”製度,整合駐村資源資產、第一書記個人職業資源、派出單位資源“三重”優勢,建立菜單式“資源共享庫”。運用抖音、視頻號、本地融媒等新媒體傳播矩陣,第一書記“直播帶貨”宣傳推廣本村傳統文化、資源稟賦、農副產品等,推動12家企業與村集體合作社簽訂供貨協議,引進社會資金超350萬元。


       (三)創新賦能“行筆”,交出共治共富“高分答卷”

       精準投放共富基金,激發薄弱農村內生動力。成立全國縣域首家“鄉村振興·共富基金”,總規模超2億元,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金引導、項目領跑”模式,以項目化運作、“造血式”幫扶模式,推動“一村一品”富民工程。成立共富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自然資源規劃局、住建局、行政審批局及第三方機構,組建專家評審團,開展“鄉村振興·共富基金”項目評審,從項目的申報條件、前期手續的規範性、帶動發展的導向性、投資回報的優質性等4大類11個方麵進行評審打分。共富基金率先幫助薄弱村啟動產業發展類項目16個,總投資超1.3億元,共富基金首批投放補助資金4086萬元,項目預計收益超1200萬元。


       動能轉換完善產鏈,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統籌謀劃“市級科技園、鎮級產業園、村級特色園”農業“三園”建設,強化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主體集中,吸納培育優質農業企業,臨港現代農業產業園獲評省級一二三產業融合先導區,形成了以10個萬畝園區為核心、20個千畝產業基地為基礎、各類特色園為補充的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格局。積極培育農業“鏈主”企業,全力延鏈、補鏈、壯鏈、優鏈,形成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幹”貫通產加銷、以鄉村休閑旅遊業為“徑”融合農文旅、以新農村電商為“網”對接科工貿的現代化鄉村產業體係。2021年,全市191個行政村、256個集體經濟組織總資產337.8億元,共實現村級收入25.6億元,村均收入達1000.5萬元,其中3個村村級收入超億元,57個村村級收入超千萬元。


       傾聽民意聚焦民生,撥動鄉村治理共治齒輪。三資監管匯民意,推行村社分離全覆蓋,保障村民財產權,實現“機構職能、人員選舉、財務核算、議事決策、資產管理”五分開。打造三務公開“戶戶通”平台,滿足農民知情權,通過有線電視可實時查看村級黨務、村務、財務21個大類45個項目內容。醫療互助減民負,采取“村民自願出一點、村集體扶持一點、社會各界資助一點”的方式,助力城鄉醫療保障,降低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發生率,全市已有23.5萬人次享受補助,累計發放補助資金1.42億元,村民醫療負擔平均減輕27.36%。議事協商解民憂,積極融合履職黨支部、協商議事室、社情民意聯係點,形成“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模式,把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宣傳下去,把群眾的願望和訴求收集反映上來,把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廣泛商量出來,各類發展和民生問題落實率達90%以上。


       三、經驗和啟示

       通過在鄉村振興組織建設、人才培育、平台載體等方麵積極探索和創新實踐,形成了貼合實際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江陰經驗。


       1、推動資源下沉是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水平的必然趨勢。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江陰市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水平之所以能實現躍升,一方麵,持續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第一責任”,實現了市鎮村三級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另一方麵,打破原有的區域、領域和條塊等壁壘,通過創新構建上下貫通、左右聯通、全域融通的互聯式黨建聯盟體係,以黨建聯盟的形式變“單兵作戰”為“協同發力”,變村級項目為聯盟組織的項目,建立完善黨建聯盟“督看比評”考核機製,推動倒逼聯盟體係內成員主動為攻堅突破出主意想辦法,杜絕推諉扯皮,切實增強了黨組織資源整合的能力、攻堅克難的能力、引領示範的能力,形成了黨建引領、全鏈合作、資源共享、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麵,實現“1+1+1>3”的效果。


       2、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是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水平的必然使命。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提高村級集體收入是應有之義。為有效破解經濟薄弱村資源匱乏、資金不足、增收困難等突出問題,江陰市委組織部牽頭農業農村局、慈善總會等部門,創新成立全國縣域首家“鄉村振興·共富基金”,在項目征選上堅持需求導向、注重因村施策,立足各村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因村製宜形成“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以共富基金撬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督促推動鎮村優化資源配置、挖掘產業項目、精準對接供需,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為推進鄉村振興賦能增力。


       3、建強村級幹部隊伍是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水平的必然優勢。村幹部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在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村幹部能力素質的高低決定著鄉村振興的工作質量。一方麵,江陰以分類分崗分級,提升素質、提高待遇、提振動力“三分三提”為內涵,深入推進村幹部專業化體係建設,大力實施“苗圃計劃”“青苗計劃”,從製度層麵規範大學生回流、在外能人回歸、機關編外回村渠道,為村(社區)幹部隊伍積蓄“源頭活水”。另一方麵,建立健全村幹部晉升機製,打通從“村工作者—村“兩委”委員—村“兩委”副職—村書記—進事業編”的職業上升通道,讓有意願、有能力、有情懷的村幹部紮根農村,為鄉村振興培養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專業專注、充滿活力的村幹部隊伍。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必一体育sport网页版登录網

相關內容

010-83318888

網站地圖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